日前,消基會公布了一個"震撼人心"的數據,說根據他們抽查的結果,市面上有92%的有機產品是假有機,這個數字嚇死我這個開有機店的人了!!! 我想,應該不會這麼高吧? (雖然很多有機店確實有機比例不高) 還好我店裡的東西我都有親自去看過或調查過,應該OK... 想著想著,朋友給了我一份消基會抽查的商品明細,我比對了一下,果然沒有 (非常好,辛苦沒有白費)。但在比對的同時,不禁也對消基會所指的"事實"覺得有點誇大了。

其實細看消基會抽查的"假有機"的項目,有大多數是標示未完全,例如未標產地、或未標證書字號,但若因此而扣上"假有機"的帽子,是否也太嚴厲了些? 我倒是覺得,該去注意及討論的是:

  1. 農友的不小心或無知會造成產品標示不清,而輔導單位及店家該如何去幫助他們注意到這些細節。

  2. 主管機關的查核是否有落實,為何還有如此高比例的未符合標示規定的產品在市面上?

"不教而戰謂之罪",除了指責,是否該給農友們更多的指導?

另外在消基會的抽查項目裡,也把美國及日本這些尚未通過台灣認可的外國有機農產加工品列為假有機,這... 雖然我也不喜歡美國及日本的有機認證法 (但好歹在他們國內也是真有機啦!),但我還是要替他們說明一下:

2007年立法通過的"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辦法"中,對有機農產品、有機農產加工品、進口有機農產品及加工品有了明確的規範,補足了之前台灣有機界一直詬病的未對加工品及進口品作規範新法也對認證機構做出規範。也就是原有的四家認證機構都需再重新接受政府指定的驗證機關驗證,才能再執行有機認證的業務。

但在2007年立法通過後,設定了兩年的緩衝期,也就是所謂的新法的執行日是訂在2009129日後。但也許是人性吧,就像我們念書時暑假作業總等到開學前一天才要寫,這兩年來,其實大家 (政府與民間) 啥也沒作 (是在等法令會不會再修改嗎?),就這麼一直到新法要執行的一、兩個月前,才開始有認證機關通過驗證,可以開始幫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品作認證了。試想,短短一、兩個月,怎可能把上百個農場認證完畢並發新標籤呢? 而進口商們也是一直等到去年1112月才開始紛紛提出對各國的認證標章的審核,怎麼有辦法做完呢?

這一切的拖延,也使得農委會在新法執行前夕做出"讓步",宣布在131日前製造或進口的產品不列入規範 (但仍須依照舊法來走,只是舊法只有規範農產品,並未對加工品及進口產品作規範),但在81日之後,所有的架上的有機產品都要照新法走。所以哩,消基會這次的腳步快了點,因為依照農委會新的"緩衝期"標準來看,這些產品只要是131日前製造或進口的,就沒有違法的問題。而在81日前,假設美國跟日本的有機標章也被農委會接受的話,那這些已經進口的產品也就不需下架了。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rr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